“请劳烦禀告一声,我要拜见太子!”
来客拱手微拜。
门口的文士沉默了片刻,然后说道:“太子吩咐过,您不必禀告的,大王请进。”
刘赐这才领着董仲舒走进了太子的府邸。
刘安的府邸极为的热闹,文士们就坐在院落内,三三俩俩的坐在一起,辩论着各种学问,这些都是黄老学派的青年才俊,刘安精心挑选出来的,各个都是百里挑一的才子,刘安跟过往的大家不同,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,也懂得集思广益的道理,他身边聚集了黄老最为优秀的年轻人们,这些人对他的帮助极大,能让他在任何竞争中都保持领先的位置。
他说要编礼,数百位门客闻风而动,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点道理来,这比其他人独自在府内苦思的效率高了太多。
刘安非常的重视这些人才,在诸多大臣里,跟他来往最频繁的就是陆贾,刘安在启蒙事里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,他领着自己的门客们编写了从乡学到国学的全部教材,比起儒家,黄老显然更适合做这件事,因为他们编写的教材,包括了多方的知识,不会偏科,刘安还亲自在各地设立黄老的书院,专门培养黄老的人才,因为黄老门槛太高,刘安注释了过去的那些黄老圣贤书,将他们变的简单,以便培养出更多的人才。
只要刘安还在,黄老就不会落入下风,他们依旧可以傲视群雄,保持着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当今这位计相,他做什么都喜欢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,他对国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,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来了解大汉,以便更好的治理大汉,而在张苍的调查里,他曾调查过民间的识字情况,这也是在皇帝的要求下进行的,经历了很久的调查,张苍最后拿出的全国识字率大概为7%,这个结果在目前看似没有什么意义,却有利于查看启蒙的成果。
群臣都对所谓识字率无动于衷,而刘安对这次计算却格外上心。
走进了内屋,刘安正在跟几个心腹聊着天。
冯唐,剧孟这些老舍人们都不在,陪在刘安身边的却是程不识和直不疑两位。
刘安有说有笑的跟他们讨论着什么,一转头,就看到了弟弟刘赐。
刘安看着面前鼻青脸肿的刘赐,狐疑的问道:“你这是被谁给揍了?”
刘赐尴尬的摸了摸脸,“被恶犬给咬伤了...”
“这是哪家的恶犬啊?还挺擅长拳脚的。”
“汝阴侯家的...大哥,这不重要,我是带着我家的仲舒来求学的,请大哥不要在意他的愚钝,用心教导,我在这里谢过你了!”
刘赐说着,还努嘴示意董仲舒,“还不拜谢?”
董仲舒算是看明白了,这是自动将自己代入到了我阿父的角色里啊。
刘安让这俩竖子站在一旁等着,自己继续跟两人交谈了起来,“告诉那些人,学院是学院,县学是县学,这学院是我自己出钱资助的,就是用来培养黄老之士的...这跟太学又不同,学院多了,可用的人就多了,将来派往各地的老师不就足够了?太学名额本来就少,而且又是以治政为主,我这是纯粹的讲述学术的地方,若是他们再有什么疑问,就让他们来找我!”
直不疑平静的说道:“他们反对的不是学宫,他们反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入学而已。”
程不识也冷笑着说道:“这些人永远都不知足,占据着太学的资格,还厚颜无耻的来想在殿下的学宫里分一杯羹。”
董仲舒听着他们的交谈,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。
刘安交代了几句,这才让他们两人离开,董仲舒开口询问道:“是学宫的事情引起了麻烦吗?”
刘安笑着说道:“大概是其他学派的人看到我设立黄老的学宫,怕我黄老势大,有些坐不住了吧。”
董仲舒不以为然,“殿下看似是设立黄老学宫,实际上却是在提拔底层之士,他们自然是坐不住的。”
刘安哈哈大笑。
刘赐皱着眉头,“什么意思?”
董仲舒耐心的解释道:“殿下在各地设立了黄老学宫,共计有二十多家,殿下的门客们就在各个学宫里来回的负责讲学,规模极大,而且殿下的学宫与众不同,所招收的都是些年迈的力男...”
“力男?那我阿父符合标准啊!”
“大王...这力男是指那些在耕地里忙碌,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得到赏赐的农夫啊...”
“啊??农夫??”
刘赐惊讶的看着刘安,“为什么要招年迈的农夫啊?”
董仲舒皱着眉头,“这我就不太清楚了。”
刘安轻笑了起来,让两个小家伙坐在自己面前,“你们可知地方三老?”
“知道。”
“大臣们制定政策,固然很重要,可这些三老,尤其是乡里的三老,是与百姓接触最为频繁,也是切实能影响到政策执行的人...我这些学